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头条新闻 > 正文

荷塘月 清华情

来源:清远市纪检监察网   发布机构:清远市纪委监委  点击量:次  日期:2007-11-7 10:00:00   


                    严名山

  最早知道清华园的荷塘,是因为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九月下旬,正值北京转入金秋时节,我来到了清华大学进行学习培训。清华大学是我国著名的最高学府,是我心目中的学术殿堂,我心中充满喜悦。同时又充满期待: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还在吧?

  二十四日上午,校方为我们百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知识高级研修班举行了开学典礼。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

  教授崔国文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介绍了清华大学的历史、现状、人物和典故,真诚欢迎我们到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和参观。他还特意说到,我们下榻的住处叫近春园,近春园门口池塘就是朱自清先生散文《荷塘月色》描绘之所,大家可以去好好感受。

  这不由让我怦然心跳。我们都知道朱自清先生是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的散文以朴实和真情动人,其中《背景》和《荷塘月色》至今还入选为中学和大学的教材,是散文的不朽经典。朱自清先生当年写就《荷塘月色》是在一九二七年七月,年仅二十九岁,距今整整八十周年了。如今先生早已故去,但清华园荷塘仍在,月色仍在,这怎能不让我心情起伏,思绪万千。我强按下心头的激动,决定在当晚前去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与月色的韵味。

  白天一天,在教授们的精彩讲课中很快就过去了。晚饭当中,因为情绪的兴奋,素不沾酒的我也略喝了一点。酒不醉人人自醉。

  当我稍等清醒出门时,同学们早已三三两两出去了。我独自一人到荷塘,倒有些朱自清当年的意境了。

  近春园处在清华园西略靠北的位置,而荷塘就在近春园门前的马路边上。放眼所望,荷塘是一个水系环绕的池塘,池中有一座小岛,岛上树木葱栊,上面建有亭台楼阁。沿着荷塘边的小路走去,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荷塘月色》当中的景象:“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路的旁边依然大都是柳树,秋风吹来,叶子在飒飒舞动,那声音听着就象轻轻的歌。这晚是中秋的前夜,美丽的荷花早在盛夏开过,要等到明年再来了。

  将满的月亮朗朗照着,清清的池水倒映着这温柔的清晖,好像水中也有一轮明月似的,只是这水中的月亮更像一位会害羞的少女,不时将身影躲藏在密密的荷叶身后,你探身看去,才会露出半张脸来。我在荷塘的小桥流水中穿行,蛙声不断,荷香满怀。稍远处还有一两只小艇划着,好像向水中的月亮摇去。啊,好美的一幅荷塘月夜图。

  虽然已是晚上十时多,但还不时有游人擦身而过。我走进小岛,这里三五成群的学生就更多了。仔细看看他们活动的内容,原来是迎中秋、国庆的节目。看着这些年轻的学子,我不由在心中赞叹一声,这可是国家建设未来的栋梁之材啊。

  我虽然独自一人走着,但感觉一点不孤单。想想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孤独、冷清,再看看这晚热闹的光景,我猛然感觉,在这诗画般的景色中,我的心情既轻松又愉快,与朱自清先生当年是大不一样的。

  朱自清先生当年写清华园的荷塘月色,是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军阀割据,内忧外患,山河破碎。荷塘虽美,他却心里颇不宁静,没等到新中国成立他就一病不起,瞌然长逝。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今天,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五十八年的沧桑岁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国的经济维持了二十九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上升到世界排名第四,人民生活也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华民族已经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按目前的发展速度和趋势,我国迈着坚定的步伐,经济总量将于今、明两年赶上世界排名第三的德国,二0二0年左右赶上排名第二的日本,二0四0年左右赶上排名第一的美国。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目标,多么美好的图画,多么壮阔的前景!我想,所有这些都足以告慰朱自清先生等担忧国家和民族苦难,为祖国的进步与发展而奋斗过的所有前辈。

  清华园荷塘月的新美景象征着国家的发展进步,国家的不断发展进步,会使清华园的荷塘月变得更美。

  在清华培训的几天很快就过去了,给我们讲课的老师们都是在自己的专业中很有造诣的教授。他们的讲课有的沉稳、有的生动、有的联想丰富、有的考据严谨、有的尖锐幽默、有的干练睿智,各具特色,精采纷呈,魅力十足。我们所学习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创新思维与领导艺术、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管理等八门课程,有的给予了我们历史的启迪,有的给予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有的给予了我们宏观的方向,有的给予了我们微观的指导,有的给予了我们领导的艺术,有的给予了我们法治的精神,同学们都感觉到开阔了视野,大有收获。我想,“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许指的就是这种境界了。

  可见,市委选送干部到清华大学培训学习是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的。我们清远这几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迅猛,经济的总量从原来的全省倒数几位跃升到山区市的前茅。“清远现象”成为后进欠发达地区追赶先进发达地区的模式,思想解放、敢作敢为是我们发展的法宝之一。要让经济持续的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解决人才的问题。在二十一世纪,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最根本最核心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了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我市将包括县委书记、县长在内的数百名处级干部分批送往清华大学培训,也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是一次培养人才的创新之举。如此大面积的高规格、高层次的培训干部为我市建市以来所罕见。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梁建文亲自带领受训干部到清华大学报到,并在开学典礼中对同学们提出培训要求,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邓远天在培训中全程陪同,这充分说明市委了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期待。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到清华学习,我感觉除了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得到了一次极大的熏陶,让我们志存高远,受益无穷。秉承清华大学的校训精神,走出校门的学子有的是国家的中坚,治国的栋梁。如我们的总书记、我们的委员长、我们的总理、副总理,还有其他一大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可以说,清华大学所培养的精英,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国家、为全世界都作出了贡献。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院的领导勉励我们:“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我想,他们所希望的更在于我们秉承自强不息、探索创新的艰苦奋斗精神。我想我们会的。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精神贵在于落实到行动。为清远,为国家,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作者系清远市纪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