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清城区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和农村……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的精神指导,经过三年时间,在全区132个村(居)全面实现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工作的总体目标,并在各方面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机制完善,统筹力不断提升。印发了《清城区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工作方案》后,各单位各部门纷纷成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机构,把廉政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各街镇将农村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目标考核之中,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构筑“大宣教”工作格局,为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该区纪委班子还经常深入到各街镇调研廉政文化建设,提出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明晰责任主体,推动工作落实,提升了工作的统筹力。
(二)载体创新,亲和力不断增强。注重创新载体,通过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廉政文化,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建立和完善清城区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发送廉政短信,张贴廉政警句,组织廉政文艺演出等。2010年各街镇积极发挥群众“曲艺社”、合唱队等民间艺术团体的作用,把民间群众艺术团体(粤剧社、曲艺社等)自编自演的廉政节目搬到了台前,开展了村(居)巡演和定点定期的廉政文艺演出230多场;开展书写廉政格言,描绘廉政图画和廉政书画展等活动20多场次,为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的有力推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让群众在欣赏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和反腐倡廉教育,增强了廉政文化的亲和力。
(三)阵地拓展,渗透力不断加大。通过实施开辟一个廉政宣传栏、设立一处廉政阅览室、开展一次警示教育和举办一场廉政展览等有力措施,使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有效地拓展廉政文化的宣传阵地与网络。2008年以来,该区7个街镇共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在132个村(居)均建立了开放式廉政图书室和廉政书籍专柜,添置各类廉政书籍(报刊)共52800余册(份),共设立党风廉政宣传栏139个、廉政警句广告牌420个,在廉政宣传专栏、黑板报、办公楼走廊等位置张贴廉文警句1500多张、廉政漫画7200幅、廉政宣传标语8300多条,通过建设与占领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了廉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面,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廉政文化的渗透力不断加大。
(四)教育深化,感召力不断升华。在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的工作过程中,先后开展了“读廉”、“讲廉”、“唱廉”活动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收看《赌掉的人生》、《迟来的忏悔》等廉政警示教育片,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的党员干部,为全区各村(居)订阅各类廉政书籍15000多册,在各村(居)设立免费开放图书室,让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免费阅读党报、党刊和各种廉政书籍,通过深刻的教育,使廉政文化的感召力和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的廉政思想意识不断升华。
(五)特色突出,影响力不断扩大。一方面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和地方特色,组织搜集、整理清代“名御史”郭仪长和清末榜眼、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朱汝珍等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忧国忧民、廉洁从政的故事和各地优秀的廉政漫画,分发给全区基层村(居);挖掘身边典型,从全区先进典型和负面典型中遴选出代表性的人和事,组成清城区纪律教育典型材料;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思想道德防线。另一方面通过结合各街镇和村(居)的实际情况,加强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示范点的建设,扬长避短,为全面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工作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格局。今年7月,该区石角镇政府被授予清远市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单位,凤城街道古城社区居委会等7个单位被授予首批区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目前,清城区132个村(居)100%开展了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建成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高标准点75个,使全区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农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清城区纪委宣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