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县以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切入点,以廉政文化“六进”为创建示范点,坚持增强廉政文化于载体创新、日常教育、制度建设、深层次拓展,依托廉政文化这一有力抓手,努力打造廉洁高效政府,取得良好成效。
一、创新载体,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感召力。深化主题抓教育。组织全县党员开展一次学习《党章》知识专题测试,安排一次清新监狱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落实一次新干部提拔任前廉政知识测试、廉政谈话、集体廉政宣誓和签订《领导干部廉政承诺书》。扩大宣传创氛围。举办了“清新之歌”庆祝党生日唱响正气歌暨建县(区)18周年文艺汇演、“莲花初绽”廉政文化进校园文艺汇演、“廉洁修身”艺术朗诵大赛,把廉政文化送进千家万户。依托县委党校、清新广播电视台分别建立廉政教育基地和廉政交流阵地,在清新广播电视台举办“一把手讲廉政谈发展论坛”12期。今年,以139说客为平台,通过互动形式掀起学《廉政准则》高潮。县纪委在清新纪检监察网增设“廉政文化”学习专栏、“廉政文化进校园”视频宣传专栏,每逢传统节日,利用“企信通”短信平台,向全县党员干部发送廉政短信。
二、加强日常教育,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生命力。加强机关作风暗访督察,在全县纪律教育月活动动员会上,播放了第二期机关作风暗访片,对违纪人员和单位进行了曝光,并作出相应处罚。在全县中小学校率先启动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县教育系统成立了专项工作机构,每年创设不同的教育主题,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廉政文化与规范办学相结合、与教师职业教育相结合、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与校风建设相结合)、“两个互动”(学校—家庭—社会互动,老师—学生—家长互动),通过建立校园廉政文化教育平台,上廉政专题教育课,出版校园墙报、学习园地和班级黑板报,编、讲廉政故事,举办廉政主题班会、校园艺术节等多种形式,为全面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推进力。建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责任制。县、镇两级相继成立了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小组,建立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廉政文化建设合力。建立廉政文化考核机制。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进行考核,贯穿于廉洁自律、案件查处、纠纷治乱、执法监察等各项工作之中。建立群众联动参与机制。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不同形式,定期公开征求党员干部对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梳理归纳,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整改提高。
四、增强廉政文化于深层拓展,不断增强延伸力。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积极推行农村网络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联合市纠风办、市电视台,在三坑镇开展“行风热线进农村”大型户外现场上线活动,现场解答民生问题26件,派发各类宣传资料2800多份。同时,印发群众监督卡、党员干部连心卡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公开载体。大力推进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扎实抓好县国税局、县城第三小学等8个廉政文化示范点工作,积极探索出的好经验,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深入开展便民服务。在太和镇试行群众事务全程代办制的基础上,将便民服务向边远地区延伸,在龙颈、禾云两镇新建4个便民服务点,自5月份以来已为群众代办事项380件。
(清新县纪委宣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