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文 罗铧/图
陈灌(1325-1371),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下令北伐中原,攻克泰州(今江苏泰州市),陈灌留守有功,朝廷遣使慰问,命总制真州(今江苏仪征)军事,旋即擢为宁国知府。宁国府辖境包括今安徽宣城、宁国、泾县、太平、旌德、南陵等地,与京师应天(今南京市)相近,为直隶要府之一。该地在元末战乱中,数被战火,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陈灌到任,大力推行治乱安民的各种措施,社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禁豪右兼并”,查清豪强户口、田地数目,禁止土地兼并,以便“除民所疾苦,抑兼并”,从而使农民得到部分土地。针对当时户籍极为混乱的情况,他在府内创户帖制,全面登记户口,分“籍”、“帖”两类,“籍”归政府保管,“帖”由民户保管,每岁核对一次。户帖制的实行,政府详细准确地掌握了民户的乡贯、人丁、产业等基本情况,便可以妥善地处理好户口、土地和赋役的问题,“有户口而后田野辟,田野辟而后赋税增”。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采纳了户帖制,推行于全国,成为明初政府征收赋税的可靠根据。
陈灌大力兴修水利,修复圩田,发展生产。宣城有滨江圩田十六圩,圩堤“峻薄,遇冲决则水伤禾稼,坏道路,岁以为患”,陈灌“亲为规划”,率百姓“筑堤广厚,加旧数倍”,然后又“伐巨石,作水门”,控制水的供应量。“民至于今赖之”。他还重视“兴学育材”。他“增修先圣庙建学,礼致师儒,以教俊秀”,使全郡“士习一新”,“政化行焉”。他还整顿吏治,处理狱讼。
陈灌为人重义轻利,乡民匮乏,他并力济助。遇他人忧患,他倒囊周之。他为官秉行清介,为治宽厚崇礼。任知府几年,使一郡“百废皆举”,“邑廪皆实”,朝廷达官“争欲荐于朝”。洪武四年(1371),被召赴京任官,“百姓耆老壮少,皆有恋恋不忍之意”。可惜的是,在前往京师途中,他不幸病逝,年仅四十七岁。(中国地市报优秀专栏 清远市纪委 清远日报社联办)
(来源: 清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