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历史栏目 > 正文

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镜鉴录121)

来源:清远市纪检监察网   发布机构:清远市纪委监委  点击量:次  日期:2010-7-26 10:00:00   


  ■李杰/文 罗铧/图

  包拯(999-1062),北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曾知端州、瀛州、扬州、庐州、池州,又屡任京东转运使、河北转运使、江宁知府和开封知府。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三司户部副使、屡官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后官致枢密副使。包拯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著名的清官,民间称之为“包青天”。

  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官场之中,收受礼品不但不遭非议,反而成了一种会待人交友的表现、显示德高望重的殊荣,所以送礼之风日盛,许多人乐此不疲,以收礼为荣,多多益善。

  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一直持反对意见,认为它会助长恶习。所以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1059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包拯想:在这种送礼受礼日盛的情势下,借他60寿辰肯定会有人趁机送礼。自己一生清白,可不能在寿辰之时蒙上受礼恶名。于是他决定,来人一概不见,寿礼一律拒收。到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官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皇上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之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阅示。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六官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作者:李杰 罗铧)
    (来源:《清远日报》  中国地市报优秀专栏 清远市纪委 清远日报社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