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历史栏目 > 正文

王景惠政于民

来源:清远市纪检监察网   发布机构:清远市纪委监委  点击量:次  日期:2008-2-28 10:00:00   


  东汉人王景,主持过一次封建时代最大规模的治黄活动,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八百年。历史上对王景治河充满了赞扬之辞:“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王景是琅琊不其(今山东即墨西南)人。自幼“广窥众书”,学识渊博,掌握多种技艺,尤其热心于水利工程建设。汉明帝时,他创造“堰流法”,帮助营造官王吴主持修理浚仪渠,以“能理水”而闻名。   

  永平十二年(69年),明帝命王景主持治理黄河。王景和王吴等人率领数十万兵民,在黄河千余里,汴渠七八百里,合计约二千里的河岸上开始了大规模的治水行动。历时一年,通过 “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等工程,有效地治理了黄河。这次治水,结束了六十余年的河水泛滥,改善了汴渠的漕运,定陶(今山东定陶北)以北大面积土地涸出耕种,农业生产开始恢复起来。在当时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这实在是个奇迹。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夏,明帝刘庄乘船沿河巡视,并看着两岸整齐坚固的堤防,水上往来如梭的舟楫,对王景等人的功绩赞不绝口,随即给王景属下治河官吏每人加官一级,王景更是连升三级,封为侍御史。两年后又封王景 为河堤谒者(官名,东汉主持河防工程的官员)。

  章帝八年(83年),王景调任庐江太守。这里在当时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方。他到庐江后,施政以民为本,教民耕犁,推广牛耕技术,修治水利灌溉设施,鼓励养蚕织布,教民知法守法。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庐江的农业生产渐渐发展兴旺起来,百姓开垦的土地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多,粮食获得丰收。王景在庐江政绩卓著,深受当地父老的爱戴。
  (李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