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历史栏目 > 正文

张堪临财一毫不取

来源:清远市纪检监察网   发布机构:清远市纪委监委  点击量:次  日期:2008-2-18 10:00:00   


  张堪,东汉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县)人。志趣高洁,行为端方,颇为人们称道。张堪幼年丧父,在遭遇这种人生大不幸的情况下,还把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数百万给了侄儿,充分体现了他重情义、轻钱财的品德。

  刘秀年轻时,就称赞过张堪的志气节操,称帝后,就拜张堪为郎中,几次升迁,成为“谒者”(为皇帝上传下达的近侍官员),后又委以重任,命他押运作战物资,并率骑兵七干,随大司马吴汉去讨伐割据蜀郡(今四川成都)的公孙述,在中途又加封为蜀郡太守。公孙述战死,汉军攻下成都。张堪先领兵入城,检视了公孙述珍宝堆积如山的库藏,对全部财物珍宝逐一清点,开列清单,如数上交朝廷,一钱一物,也不据为己有。同时安抚吏民,施行仁政,蜀人都十分高兴。   

  张堪后来就任渔阳(今北京市及以东各县)太守。无论是安边,还是治民,他都做出了卓著的政绩。他严厉打击奸猾邪恶势力,赏罚必信,官吏民众对他十分佩服,都乐意听他号令。后来匈奴以一万骑兵入侵渔阳,张堪率数千骑兵出其不意突然奔袭,大败匈奴兵,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杰出战例。渔阳得以安宁。张堪引导民众开荒造田,鼓励百姓耕种,找人教授水稻种植技术。水稻产量比旱地作物高得多,人们经过一两年的试种,都掌握了种水稻的方法,收获量大大增加,人民得以富裕。对张堪的德政,人民歌颂道:“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在渔阳当政八年,人民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殷实富足,地方实力大增,匈奴再也不敢进犯。
  (李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