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廉政要闻 > 正文

吴玉良出席全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并通报情况

来源:清远市纪检监察网   发布机构:清远市纪委监委  点击量:次  日期:2012-1-19 10:00:00   


    1月17日,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审计署副审计长侯凯,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央纪委驻财政部纪检组组长刘建华出席新闻发布会。吴玉良、侯凯、刘建华分别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吴玉良指出,2009年以来,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扎实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1年11月底,3年来全国纳入治理范围的110多万个单位共发现“小金库”60722个,涉及金额315.86亿元,责任追究10429人。各地建立和完善了一批管理制度和办法,为长效机制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吴玉良介绍,2009年,中央成立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牵头,中组部、中宣部、公安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参加的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2010年,根据工作需要,增列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保监会为成员单位,牵头负责所监管单位的治理工作。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分级负责、分口把关的要求,及时成立领导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2009年率先在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2010年扩展到社会团体(包括公募基金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11年为巩固成果,又进行了全面复查工作,同时重点加强了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
    吴玉良指出,经过3年努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取得重要成效。查处了大量违规违纪问题,“小金库”易发多发势头得到明显遏制;掌握了“小金库”问题规律特点,推动了长效机制建设;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净化了社会风气,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肯定。
    吴玉良强调,经过3年的持续治理,“小金库”问题易发多发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在个别地区和部门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不平衡、不彻底等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结束后,各级各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解决防治“小金库”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着力堵塞财政财务和资产管理漏洞;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着力增强领导干部遵守财经纪律意识;进一步强化监督,着力推动“小金库”治理的常态化。
    侯凯介绍,这次“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对“小金库”的界定更加明确和规范,更有利于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小金库”问题。此次治理工作范围更宽,不仅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还包括社会团体(包括公募基金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侯凯说,2009年,首先在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积累经验;2010年扩展到社会团体(包括公募基金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11年又为巩固成果,进行了全面复查工作,同时重点加强了长效机制建设。
    刘建华介绍,这次治理工作强调鼓励自查、支持自查和依靠自查。据统计,全国各地区、各部门自查自纠发现“小金库”45835个,占“小金库”总数的75.48%。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政策规定,凡自查认真、纠正及时的,对责任单位可从轻、减轻或免予行政处罚,对有关责任人员可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刘建华说,重奖举报有功人员和单位是此次“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3年来,全国共受理举报11138件,已核查举报9088件,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治理工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
    据介绍,专项治理工作结束后,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一个临时协调机构将宣布撤销,“小金库”治理及举报受理办理方式将转入常态化,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
    (来源:监察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