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学前,资助款真的到账了。我松了一口气,爸妈也不用为我的学费发愁了”“从提交材料到补助到账,你们跑前跑后,还一次次耐心讲解政策细节。拿到补助那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安心”……近日,清远市纪委监委收到了5封特殊的来信——来自清城区飞来峡镇5名受资助学生,一笔一画写下了心中的感激与温暖,字里行间不仅是对助学帮扶的致谢,更铺展开一场持续两年、温暖守护数百名学子求学路的“暖心工程”。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寄托着无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024年以来,市纪委监委牵头驻飞来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开展教育资助工作,有效缓解了一批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难题。截至目前,这项暖心工程已累计资助学生496人,资助总金额超百万元,不仅有效防范了因贫失学、辍学风险,更建立起长效化、规范化的教育帮扶机制。
精准帮扶,为困难家庭托举求学希望
“我们去家访,发现个别家庭比较困难,父母年事已高,要同时供几个孩子读书,家庭经济压力非常大。”市纪委监委驻飞来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有关工作人员在走访群众时发现,该镇部分困难家庭因子女上学费用负担较重,存在因学返贫的风险。
“学生求学是大事,不能让家庭困难耽误孩子前程!”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获悉情况后,当即要求加大教育民生实事推进力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求学。2024年,市纪委监委牵头组织帮扶单位,联系发动社会企业捐款,筹措教育助学捐款185万元,并在当年使用专项资金55.05万元,资助251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在读学生。其中,发放困难资助金共计48.55万元,对考上全日制大专和本科院校的在读困难学生发放一次性奖励金共计6.5万元,有效缓解困难群众家庭经济负担,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两年来,该项工作已累计资助学生496人,这些数字背后,有着困难家庭对孩子读书的盼望,也有着学子们得以继续追逐梦想的安心。
闭环管理,让每一份资助都精准暖心
“教育资助要精准,更要透明,让每个困难家庭都放心。”市纪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制定飞来峡镇教育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搭建起“宣传动员—申请受理—资格认定—资金发放—成效回访”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资助资金精准、安全、高效地送达最需要的学生手中。
今年6月,飞来峡镇2025年度教育资助工作启动后,第一时间要求各村(居)对申报资料严格审核把关,结合申报人的实际经济情况,如实填写初审意见,严禁优亲厚友、弄虚作假,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要求。同时,多次强调工作纪律,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做好资料审核、入户走访等各方面工作,全力保障助学政策落实到位。
在市纪委监委的指导下,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积极开展走村入户政策宣传,确保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联合民政部门深入基层,逐户摸排、细致核实每一户家庭经济状况,严格做到“不漏一人、应帮尽帮”。针对往年已受助学生,工作队重新复核其家庭经济变化情况,并依规动态调整资助金额,及时公开具体资助情况。截至8月31日秋季开学前,52.7万元资助款项已全部发放到位,切实为245名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后顾之忧。
助困奖优,激发学子成长内生动力
“资助不只是给钱,更要给孩子们前行的底气和动力。”在推进教育帮扶的过程中,市纪委监委始终坚持“助困”与“奖优”并行——既为困难家庭纾困,也为优秀学子喝彩,让教育帮扶的温度,转化为学子们成长的内生动力。
如今,受到资助的孩子们已带着这份温暖走进校园,并用自己的努力交出了答卷:曾让工作人员牵挂的林同学,以650分的好成绩考上华南理工大学。他在信中写道:“这不仅是一笔钱,更是一份支持、一种信任。大学四年,我一定会好好努力、踏实学习,争取成为一个有能力回报社会的人。”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受助的梁同学,不仅在学业上刻苦,还经常主动加入公益志愿活动,她在信里说:“总想起你们说的‘读好书,走好路’,你们的帮助不仅缓解了经济上的困难,更让我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我也因此更加明白,努力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将来有能力回报这份善意。”
优秀的学子也得到了激励。2025年,旧岭村林同学考取“985”高校、竹园村周同学考入“双一流”高校,两人分别获得1万元、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这份奖励,是对他们刻苦努力的肯定,更在飞来峡镇的学子中树起了奋发向上的榜样,让积极求学的氛围愈发浓厚。
“教育帮扶没有终点。”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落实好飞来峡镇教育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守护困难学子的求学路。同时将联动更多爱心企业,在资助学生之外,还将帮助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开展送教助学活动、捐赠教学物资,持续改善镇村办学条件,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