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理论前沿 > 正文

如何理解反对浪费和扩大消费关系

来源:   发布机构:清远市纪委监委  点击量:次  日期:2020-10-13 11:29:00   


在中国,不少家庭教给孩子的第一首诗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童声稚气诵读的诗句一代代传承,传递的是对劳动者尊重感恩的人文情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以及注重节俭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这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也出现了节约意识淡化、浪费行为增多的现象,粮食等资源尤其是餐饮中的浪费触目惊心。“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塑造良好党风民风的高度,多次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向党员干部提出要求、向全社会发出号召。如何准确理解、不折不扣落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全面准确、深刻辩证,处理好反对浪费与扩大消费的关系。针对当前形势,党中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持续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最终消费”等要求。有人认为反浪费会阻碍消费,还有人认为节约就是不消费,这都属于对中央精神理解得不够全面深刻。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反对浪费和扩大消费并不矛盾。

消费是正常需要的满足,浪费则是对资源的过度挥霍,最终损害的是消费的物质基础。尤其是粮食等特殊资源虽具有商品属性,但同时又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价值不可替代,具有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意义。历史上灾荒年就流传着“宁要一袋米,不要十金蛋”的警示;在供应紧缺年代,拿着粮票、肉票也带不回一斤米一斤肉的记忆仍历历在目……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言,“虽然他们是用钱买的,但是没有粮食的时候,有钱又怎么样呢?”丰年常把荒年想,以挥霍浪费刺激和形成的消费,不仅极不可取且难以为继。

从另一面来讲,反浪费决不意味着限制消费,而是要倡导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念,实现高质量的消费。这也是科技创新、生产发展的内生动力。如电动汽车、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始终奔着耗能更低、污染更少;电商网络的发展让新鲜农产品迅速直达消费者手中,特别是疫情期间的助农活动、消费扶贫避免了粮食、蔬果的滞销浪费,为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作出了积极贡献;还有共享单车、顺风车有效盘活社会资源,闲鱼等二手商品交易平台让2亿人的闲置物品重新流通利用,创造了2000亿元消费……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本身就是消费新的增长点。当新发展理念通过市场与合作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反浪费与促进高质量消费同向而行,厉行节约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实事求是、科学精准,处理好严格执行与化风成俗的关系。细究起来,人们用餐的场景主要有四类:家里,单位或学校食堂,私人宴席,公务接待。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景要求不同,制止浪费也应当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对于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必须突出一个“严”字,对其参与的公务用餐更须严上加严。在公务活动中,应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用餐标准,严禁超标准、超范围接待,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违规现象;在机关食堂,务必严格成本控制,提高管理水平,把节约理念贯穿采购、做餐配餐全流程,坚决践行光盘行动;在家庭用餐和私人宴请场合,公职人员也要作出表率,做新风尚的代言人、引领者,以言传身教塑良好家风、树社会新风。

对于社会普通群众,则要着力在加强宣传教育、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上下功夫;相关行业应在提供更精细、更科学的服务上作文章,而非搞出要求食客按体重点餐、盯住吃火锅用了几个味碟等“噱头式”“过火式”节约。实际上,人性化、可操作性强的措施能更好凝聚共识、激发合力,如制定乡规民约移风易俗,减少大操大办;餐厅推出小份菜、半份菜,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学校、单位食堂引入大数据管理,精准供餐……唯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老百姓价值共振、情感共鸣,反对浪费才能愈加深入人心,厉行节约才能真正蔚然成风。

人人行动、从我做起,处理好一念之间与行动自觉的关系。未来属于善用资源的文明社会。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巨大的浪费也许就来自你我不经意的习惯,同样,巨大的节省也可来自你我的一念之间——取餐时的量力而行、点餐时不够再加的待客之道、打包剩菜的习以为常……在厉行节约中,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千百万人从时时注意的一念之间到自然而然的行动自觉,就有了是浪费3500万吨还是节约3500万吨粮食的区别。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我们先从自身做起,人人都行动起来,聚沙成塔、滴水成河,汇聚成亿万人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磅礴力量。